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监控,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、教学督导制度化,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在学院党委、行政的领导和主管院长的大力支持下,并在教务处和各系部的密切配合下,教学督导室认真贯彻落实《河南卫生职工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办法(试行)》文件精神,坚持督与导相结合的工作方针,在开学后第一周至第五周,组织16位督导员深入课堂和实训室,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了教学督导听课工作。
一、 听课情况概述
开学以来,16位督导员分成五个督导小组,分别对护理系、医学系、药学系、检验系、医学技术系、思政部、基础医学部、公共基础部进行了教学督导听课,涉及全院2011级、2012级共8000余名在校生,覆盖护理、营养、药学、医疗检验技术、医疗美容技术、医疗影像技术、眼视光技术共七个专业。听课教师总数共39名,其中5名副教授,26名讲师,8名助教。系部分布情况为:公共基础部6人,医学基础部3人,护理系7人,药学系6人,医学技术系2人,检验系2人,医学系12人,思政部1人。课程覆盖《角膜接触镜验光技术》、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》、《断面解剖学》、《护理学基础》、《护理管理学》、《急救护理学》、《药学服务》、《药品营销学》、《护理药理学》、《药剂学》、《健康评估》、《中特概论》、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》、《计算机文化基础》、《英语》等27余门。督导员认真检查了理论课教学情况、实训课指导情况,在课后对各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集体反馈,情况如下。
二、教学评价总体情况
督导组认为我院青年教师能够按时上下课,讲授内容与授课计划相吻合;教学态度热情认真,仪态举止大方,授课时耐心认真对待学生,能够运用普通话授课、语言清晰、语速适中,讲课时精神饱满,精神状态良好。教学内容正确、备课充分、思路清晰、讲课熟练、重难点突出,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,授课时能够联系病例讲解。多数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,PPT课件内容正确,板书应用合理,授课计划和教案完整,教学方法灵活多样。
三、不足之处及建议
(一)教学秩序不够良好
督导组认为少数课堂秩序较乱,学生出勤率低,随意进出教室和迟到现象较多,上课时不认真听讲、说话、看课外书、睡觉现象屡禁不止。建议教师提高课堂驾驭能力,强化教学秩序的维持。
(二)教学状态不完善
多数教师均采用普通话授课,但个别字的普通话发音吐字不够清晰,在授课时语速较快,语调约为平淡。建议教师课下多加练习,提高普通话素养。另外讲授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的专业知识内容不够准确,科学性、严谨性有所欠缺。督导组建议青年教师应提高相关学科知识,可以跨专业跨学科听课,充实理论修养,在讲授时概念不清的知识不必讲或者查阅资料准确无误后才能讲授,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。
(三)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准确
多数教师总体把握能力较好,但个别教师教学内容松散,缺乏设计,基础知识、概念的阐述不够清晰,重点难点强调不够,结合临床病例少,授课内容不够生动形象。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,青年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注意课程安排的理论性、科学性,内容组合应繁简得当,重难点把握清晰,知识点讲解到位,结合大学生的文化理解程度,适当举例使教学内容生动,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兴趣。
(四)教学方法不完备
部分教师对授课时间安排欠妥当,对教学对象的把握不够准确,教学方法单一,不能够积极与学生互动,引起教与学的分离。督导组建议授课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师生互动环节,加强对教学对象的研究和认识,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、课程标准做好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合,做到教学有的放矢,提高教学能力。
(五)教学方式和教材选用不够恰当
大多数教师教学文件完整,并采取PPT课件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,但个别PPT课件标题不清楚,课件中有错别字,对比度不够强烈,板书下笔过轻,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见。建议科学整合教学资源,改进PPT课件设计,使PPT课件更加精良,和板书达到有机结合。另外个别老师授课内容与教材有所出入,督导组建议青年教师认真熟悉教材内容,整合,锻炼,提高教学技能。
四、总结及展望
在督导组成员辛勤工作下,在各系部老师的通力配合下,教学督导室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。被听课教师纷纷表示,督导听课制度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及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,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十分重要。认真总结五周来教学督导情况,结合我院教学工作实际,现提出以下改进措施:
(一)树立教学中心地位思想
作为卫生厅直属高校,庞大的新进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建设必须得到高度重视。学校在推行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能力培养各项举措的同时,应针对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老师教学经验缺乏、课堂教学平铺直叙、缺乏吸引力、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,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,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和指导。
(二)端正教学态度,树立教学新理念
有些教师的教学并不是教学手段、教学方法的问题,而是教学理念、教学态度等方面的问题。需要学校明确方针政策,正确引导,重视加强教学的中心地位;系部、教研室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组织单位,应当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、教学理念变革、师风师德的塑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。
(三)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
目前,学生评教成绩在教师教学比赛、职称晋升、评优、岗位聘任以及绩效津贴发放中都已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,但并不具备明确的权重。为使教师能够更加重视学生的评教,不断自我提升,学院可试行一定的激励与退出机制,如对连续处于末位的教师采取停教进行培训、暂停各种评优评先等措施,促进教师积极改进教学。
(四)进一步加强学风、教风、考风建设
建设良好的教风、学风、考风,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,学院应营造良好的教风、学风、考风。通过制度建设,加强师德建设,营造良好的教学风气;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,狠抓考风考纪,强化为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跟踪和引导,建设良好学风和考风。
(五)加强对外聘教师队伍的管理
聘用外聘教师对优化教师结构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。除了在工作和生活中为外聘教师营造良好的环境,还应加强对外聘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,在把握外聘教师特殊性的前提下,要求外聘教师在遵守学院的教学规范方面一视同仁,不断优化教师队伍。
(六)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
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监控、教学过程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。落实并完善以学生评教、专家评教、同行互评和社会评价等多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机制,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。